English

对长江防洪体系的思考

1999-06-07 来源:光明日报 民进中央副主席 张怀西 我有话说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及时提出,今后各地的防洪水利建设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因人水争地、人树争地引发的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造成长江洪患不断加剧的深层次原因。遵照党中央上述的16字原则,从全流域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建立起新的长江防洪体系,对长江进行全面的综合整治,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

1997年以来,民进开始对长江防洪体系问题进行调研和探索。前不久,我们又发动长江全流域11个省市的民进组织,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言献策,从而形成了我们对新的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建立流域管理新体制,协调好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关系。

治理长江水患必须实行流域规划管理。建议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组建有长江流域各省市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参加的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或长江综合规划治理委员会,全权负责长江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该委员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机构体系:1.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2.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咨询体系;3.多层次的金融、财政物质的支撑体系;4.工程立项、评估、质量审核的监督体系;5.对灾害监测、预测、预报、评比和抢险的体系。委员会负责制定全流域的防洪减灾规划,协调好上中下游各方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同治理长江。

二、制定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法规,使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有法可依。

对长江的保护应制定一个总的法规(法或条例),以统一沿江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规划和具体行动。各省市还要认真执行已有的相关法或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加大执法力度。各级领导要制定和实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规划管理和目标管理。

三、建立以水库大湖调蓄为基础的防洪体系,实现长江防洪格局的战略转变。

防洪从根本上讲,重点在防,抗洪是被迫被动的,防洪是积极主动的。所以建设长江新的防洪体系,必须改变以往以堤防束水为主要手段,辅之以湖泊、分蓄洪区调蓄超额洪水的防洪格局,实现以水库大湖调蓄为基础,以科学调度为主要手段,工程防洪与非工程防洪相结合的“点、线、面”(点是兴修干支流、湖泊水库,线是加强堤防建设和中小湖泊、河道的整治,面是搞好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的长江防洪新格局。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在充分扩大和发挥洞庭湖、鄱阳湖和江汉湖群调蓄作用的同时,着力抓好干支流上已有大中型水库的防洪库容的改扩建工程和新建一批大中水库。其中尤应在长江中游主要支流和入泾洞庭、鄱阳湖的河流上兴建一批有相当防洪库容量的水库,这些水库的建成并与三峡枢纽实现统一调度之日,将是长江防洪新格局实现之时。增大水库大湖的调蓄容量,还能对缓解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发挥重大作用。

2.高标准做好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工作。新的防洪格局中,河道仍是行洪的主要通道,堤防仍是防洪的重要手段。长江九曲十八湾的裁直,泄洪卡口处的扩建等都应重新予以科学全面的研究,进行必要的工程整治;中小河道的疏浚和清淤工作,应制定规划,落实责任,分期实施,定期检查;对碍洪建筑和民垸,要有计划有选择地改造和平垸行洪;对现有的干支流堤防,要按百年一遇的标准进行加固和改造。

3.完善以地面植被修复为重点内容的长江水土保持系统。这是长江新防洪格局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要充分认识森林植被对环境和防治水患的重要意义,转变林业建设中重采伐、轻种植的思想,大力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当前要特别重视长江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抓紧开展上游干热河谷的环境综合整治。四川有关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推广适宜在干热河谷繁延生长的希蒙得木(俗称火巴巴树)的种植和综合加工利用工作,应予论证和支持。

4.扎实搞好分蓄洪区的建设和灾害补偿、社会保障工作。对经科学论证、慎重设立的分蓄洪区,应制定出严格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要依法严格限制分蓄洪区的经济开发和人口增长,以保证在必要分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制定合理的灾害补偿和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区内群众生活的稳定。

5.按照全流域的统筹规划,坚决落实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还江工作,积极稳妥地解决人水争地、人树争地的矛盾,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这是一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工作,应非常慎重、认真、细致地进行。田如何退,退多少,退后人口如何安置,群众的口粮、烧柴、增收等问题如何解决等等,都要科学论证,慎重实施,逐步进行,决不能简单从事、一刀切,一定要做到既有利于长江的治理,又能使群众基本满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坚定不移地依靠科学技术对长江水患进行综合治理。

依靠科技进步综治长江水患,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既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综合防治长江水患作出科学决策,同时更要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防治的实际操作。要组织专家对新防洪体系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招标、攻关,不仅要拿出论文,还要组织实施。

要制定政策,引导高等院校、中等专业技术职业学校的农业、水利、水土保持、林业、工程建设、食品加工、中药培植加工等专业的毕业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并使人才稳定在基层。没有一批专门的技术人员长期地、全身心地投入这项事业,许多事情是搞不好的。政府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个总体考虑。

五、加大投资力度,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

建设长江防洪新体系,必须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林业建设、防洪抗灾和可持续发展科研的投入力度。在国家财政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应该提倡和坚持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集体与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国家和各地已出台的有关防洪水利建设的各项收费,要进行系统整理,合并或减少相似的交叉收费种类,并考虑部分收费改为税。建议尽快出台收取国土绿化费的规定。同时要建立和健全资金的跟踪监督机制,做到专款专用、监督使用、同步审计,严惩贪污、挪用行为,制止浪费,保证水利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另外,应考虑提高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工作者的生活待遇,使其安心工作,发挥积极性。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